返回

隋末第一狠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3章杨侑之心(1/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有劳老师挂念,侑回来有半月了。”杨侑双目清澈的看着邹羽回答道。

“陛下亲自前来,不知有何旨意?”房玄龄问道。

“我是听说老师来了,特意前来的,主要有两件事告诉大家。”杨陏微笑着回答,随后继续说道:“第一件事,我觉得这个皇帝的位置,并不适合我坐,想要退位。”

“这…”众人都被这个消息震得不轻,面面相觑,怎么也想不到杨侑居然说出这样的话。

“陛下,可是有人逼你来的?”对于这个又是学生,又是继子的孩子,邹羽还是非常关心的,一听他说,不由眉头一皱问道。

“老师放心,并没有人逼我,这是我自己的决定!虽然说我是皇爷爷的亲孙子,但是并没有那个才能光复大隋!反而是老师,征战四方,劳苦功高,又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做皇帝的最佳人选。”杨侑摆摆手认真的看着邹羽解释道。

“老师并没有逼你退位的意思。”看着杨侑清澈的眼神,邹羽知道他是认真的,不过还是解释道。

“这一点我知道,不过这天下能者居之!老师德才兼备,才是最佳人选,让我做皇帝,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政事!此事我意已决,老师就不用再劝了。”杨侑坚定的说道。

“这…”邹羽不由语塞,说实在的,他也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情,毕竟手下的人,也想更进一步,如今杨侑自己提出退位,应该才是最好的结局。

“这事就这么定了,我知道老师务实,就不再三请三让了。”杨陏不由反驳的摆摆手,坚定的说道。

对于邹羽,杨侑还是很放心的,而且他母妃的事情,如何能瞒得过他?虽然由他退位?禅让给邹羽有些别扭,不过这也是他觉得最合适的选择。

一来他相信邹羽并不会亏待他们母子?也不会过河拆桥?二来是他觉得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第二件事情,还请老师跟侑来看看!”杨侑没有理会还在想事情的众人?继续说道,说着带头向外走去。

大门外侍卫抬着几株被修剪过?没有叶子的树子?正等候在那里。

“老师请看。”杨侑略微得意的微笑着说道。

“这是桑树!你这是修剪枝条,让它成长更加茂盛!”邹羽上前观察了一下,随后对正一脸期待的杨陏说道。

“老师慧眼!确实如此,我根据老师提出修剪果树?让果树不长那么高?并不影响挂果丰收联想到能不能让桑树也如此。”杨陏点点头介绍道。

邹羽明白他的意思,以前的桑树都是任凭它自己生长,长得非常高,采摘桑叶,并不方便。桑树修剪之后?第二年就能长出枝条,而且叶子更加嫩?这一点邹羽以前见过,只是没有见到桑树?加上北方养蚕的人少,也就没有想起这一茬。

“不错!真是不错!你已经学会了扩展思维?那么你试过插杆吗?”邹羽连连点头赞叹道。

“当然试过?原来桑树可以用枝条作为种子?插杆种植,只是需要两年以上的桑枝,当年发出来的,插不活。”被邹羽夸赞,杨侑不由眉开眼笑的回答道。

“嗯!如此一来,完全可以规模种植桑树,也就能大量养蚕了,就这一点,老百姓就能增加无数收入!”邹羽感叹道。

“是啊!我寻访过养蚕的百姓,他们养得不多,主要就是桑叶不够,再加上有时候大量死亡,这才让蚕丝如此珍贵。”杨侑感叹道。

“蚕非常娇气,吃的叶子必须干净,又不能有水,因此可以洗过之后,再阴干喂食,如果是早上采摘,有露水不能马上喂食;如果是中午温度太高,刚摘下来,也不能喂食。

养蚕又怕蚕病,因此必须有专门的房间作为蚕室,用具和人,都得保证干净卫生,在养蚕之前,就得进行彻底的用石灰消毒。发现死蚕又立即要拿开,拿过死蚕的手,又必须清洗之后,才能去喂食这些。”邹羽回忆着小时候家里养蚕,妈妈说过的话,随后给杨侑解说道。

“老师懂得真多!”杨侑敬佩的看着邹羽赞叹道。

“我也只是纸上谈兵,真的养蚕,还得蚕农。”邹羽摇摇头说道。

“这事就交给我吧!桑蚕一体,等经验丰富以后,就推广出去。”杨陏眼睛一睁道。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可以提供技术,让别人去做事,自己记录下来就行了!经验最重要,并不一定要完全亲自去做。”邹羽关心的说道。

“老师你放心,这点我明白!”杨陏点点头道。

“粮食进展如何了?”留下惊叹的众人观看桑树,邹羽带着杨陏走到一边问道。

“虽然经过精心挑选,精心种植,粮食确实有所增产,但是始终没有太大的进展;即便是普通的粮食种子,如此照料,也少不了多少产量。”杨陏苦恼的摇摇头道。

“种子培育还是可行的吧?”邹羽继续问道。

杨陏想要研究出像水果嫁接一样,能够完全改变产量的粮食,只不过进展非常慢。

虽然进展非常慢,不过总比以前好一些,因此他实验田产出,就会作为粮食种子,分发出去。

现在可没有那么多粮食的品种,或者说百姓种植粮食,不过是随意挑选一下,就种了下去,而杨陏培养的粮食,用来做种子,怎么也有一定成效。

目前种子产量不算充足,因此只能提供给部分百姓,邹羽让杨陏扩大种植面积,就是为了增加优良种子。

“还行,今年有一万斤粮种,已经分给了百姓。”杨陏有些心不在焉的回答。

“我已经让人全国收集粮食种子,包括新罗,百济,以及高句丽等国内的粮食!你可以慢慢去做实验,毕竟这是急不来的。”邹羽说道。

各地粮食,同样是小麦大米,都有细微的差距,把它们种植到一起,进行授粉,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这就是实验的目地。

耐寒,耐旱的小麦,这是进展最大的一项,唯有晋阳朝廷,已经开始种植冬小麦。让青黄不接成为过去。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