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验 证(1/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崇祯九年春,温煦的阳光下,北京西北郊田地里出现了震惊大明朝野的一幕;如果有对翅膀飞到高空,可以看到西郊的田野里前后出现三列火车,呼啸穿过一片萧瑟的田野、河流与山岭,将大明带进一个未知的新时代。

景山到昌平的铁路全长近四十公里,原是联系北京西北两大煤铁联合企业的货运线;后扩建成复线变成了铁路实验线,中间设置了大、小四个站点,架设了三座不同材质的铁路桥,加开列车对数,研究火车运营的各项管理措施和数据。

皇帝的这次心血来潮的的旅行,动用的人力、物力可不少;不说铁路沿线各处车站、要点布满了近卫军士兵,光火车就动用了三列,前后的间隔二十分钟的车程。

既然大明皇帝痴迷建铁路,传说中豪华奢靡的皇家列车出了没?

对不起,还没有!皇家专列不是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不会提前布局建设,目前还处于设计验证阶段。

现今使用得火车分载人车厢与载货车厢两种,一些特殊用途的车厢是在这两种车厢基础上研发;比如说测试用的普通客车,一节车头最多可挂七节车厢,两节车头可挂十四个;车厢布局按票价分成三等,在后面可以挂一节不算豪华的公务车厢,可以会客与休息。

大明的铁路线一下子铺开,旅途遥远,旅客们能在旅途中填饱肚子么?餐车啥的有没?

问这问题的人估计是电影看多了,被虚构的情节蒙蔽了,长途旅行用餐是个难解的问题;想想火车空间及中世纪储藏食物的手段,所携带的食物哪能满足过高的要求,一般的旅客全靠自身携带的干粮或沿途的车站供给。

至于餐车也有,价格贵不说,做出的东西想很美味是强人所难,大明皇家铁路总局的火车首先是满足军方及大明普通百姓的需求;最后才会关注到富贵阶层,提供差异化服务以追求利益最大化。

各军、各地官员因公乘坐火车,是否会滋生腐败?

只能说有可能,有严格制度约定各级别官员因公乘坐车厢等级,如各镇总兵、各地省行政长官及以上级别才有专用的外挂车厢,府级别是头等车厢,府以下级别只能去一等车厢,不入流县以下的普通官员更悲催,只能坐二等车厢,非公务出行则不做限制

还是那句话,制度是人定的,自然会有漏洞;腐败问题肯定会存在,只要制度健全,至少不会泛滥成灾。

说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最想说明的事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走向工业革命的大明依然不是理想世界,各种不平等依旧会存在很长时间。

专列飞快的略过京郊的田野,虽比马车快不了多少,但宽敞的空间和轰鸣的声音带来的体验不同以往;孩子们激动得在车厢力窜来跑去,最后竟不约而同想到了车尾狭小的平台。

旅途最有意思的一幕出现,孩子们排着队裹着厚厚得毯子,坐在冰冷的地板上数飞速略过的树木,最后被冻得鼻涕横飞的跑到

火盆边烤火,不知疲倦的如此反复;孩子们的任性胡为让一旁的“妈妈们”是看得是心疼不已,想找后宫之主皇后,可皇后笑笑也不在意转头与几位诰命夫人聊得火热。

温室种不出耐寒的花朵,话是皇帝在月台上刚说的;其用意明显是要磨练皇家的孩子们,紫禁城幼稚园园长可不敢违背集团董事长的意思,想不想自己的孩子接班?

另一节车厢里,做为庞大帝国的掌舵人,见多识广的朱由检不会像激动的孩子们一样四处瞎逛;也没时间陪着后妃们观赏窗外的景色,或关心孩子们是不是会被冻着,而是坐在座位上听着刘铁柱关于铁路的简报。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运营,大明从中积累了不少管理运营经验,也修订不少规定与制度,更确定了基本架构,可以说成绩斐然;当然也免不了出了不少事故,有几次还是比较严重的碰撞与翻车事故,每一次血的教训后面是机车设计与管理制度的调整和改进。

每种影响巨大的新事物出现,由于不熟悉其规律而导致事故无法避免的,大明广泛运用的蒸汽机与锅炉每年导致的伤人事件比火车可多了不少,但那样也不能阻止它的快速推广应用。

火车这样的高速移动的异类提前出现,仅仅靠约定时间通行和手提信号灯肯定不能杜绝此类事情再度发生;除了改进刹车系统,在重点地段设置人员看守或干脆做围墙阻挡,还真没啥好办法能解决;至于两座车站之间的联系,也只能按预定的计划规划每天通过的班车,想完全进入火车时代还需突破通讯落后的制约。

提高通讯手段?说得简单,怎么弄?

坐在一侧的刘老汉听的心烦意燥,深深叹了口气默默的看向窗外;要他想机械构造或改进加工工艺,还别说是把好手,可要他解决通讯这类棘手问题,实在是为难。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