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山里的树叶都开始发黄,有些树的树叶都掉的差不多了。日头还是很猛烈,一丝风都没有,只把人热得要虚脱一般。偏偏在这山里,晚上又冷得很,住在帐篷里也能感受到凉意。韩粟看着身后长长的马队,心里暗暗咒骂了几句。
从南召进入伏牛山已经八天了,每日里风餐露宿,他这小身板实在是有些吃不消。不过再往后看看,用肩膀挑着满满一担子货物的挑工们,那脚像是拖在地上走一般,重重地货物随着他们的步子上下起复着,小小的扁担看起来随时都要折掉的样子;后面的马队,几乎每一匹都背负着满满当当的货物,只有三十几骑的护卫是骑在马上的。看着每个人都在吃力地走着,韩粟突然觉得自己没那么累了,只不过,心里还是有一个念头不断地涌起:“这掌柜的当得真不容易啊!”
他家本是刘家在芜湖招募的流民,在第一农庄做个庄客。因刘家生意扩大,需要增加人手,他被掌柜的胡风招募进了一品汇做了学徒。因他小时候读过几天书,做事扎实,人又机灵,很被掌柜的看重,这几年下来,他一步步从学徒到帐房,最后被荣升一品汇总号主管的胡风派到了襄阳,开办一品汇的分号。整整一年的功夫,襄阳一品汇从无到有,成为了襄阳城里最大的商号。不止如此,他还建立了一支两百余人的商队。
“掌柜的真是高瞻远瞩,说洛阳的商路可能会断,就真的断了。”
自从到了襄阳,胡风就不断地催促韩粟探寻雉城(南召西南)到陆浑的道路。这一路全部穿行在伏牛山中,光探察这条商路就足足花了韩粟半年多的时间,若不是找了几个好向导,想要从这山里面出去可着实不容易。往洛阳易货是刘家自己家的买卖,虽然未必能赚到多少钱,却是韩粟在襄阳的首要任务。
除了从雉城到陆浑的商路,胡风还给韩粟安排了一个商路:从南阳经武关到上洛郡。这条商路直到秦国,一品汇在那里没有基础,还是要先到洛阳与刘越商议如何接头的事。
韩粟不明白的是,这两条商路的起点都是在南阳郡的宛城,为什么一品汇的店铺却要设置在襄阳。而且胡风明确规定,襄阳商队在南阳的栈点,不许设置在宛城城内,只能在城外。
韩粟摇了摇头,不去想这些令他疑惑的事。他往前快走了两步,赶上了在前面引路的向导费易,问道:“老费,你走对了吗,怎么还没到陆浑?”
费易是个四十来岁的汉子,常年的挑夫,以前走过几次从雉城到陆浑的山路,被韩粟聘到了一品汇,专门做了这条商路的向导。探查商路的时候,就是费易带着几个人来会确定的。
看到韩粟有些着急,费易连忙道:“掌柜的放心,错不了,这条路这半年小的走了好几个来回了!因是商队拉的货物多,行走的慢了些,再有半天功夫,就可以到陆浑了!”
韩粟无奈,只得挥手让费易继续前行。
商队的护卫队长曲宽看韩粟有些着急了,连忙安慰道:“韩掌柜的,莫要心急,走得累了不妨骑着马前行,好歹省些力气!”
韩粟虽然出身不高,这些年跟着胡风经商,出门在外却不是坐船就是乘坐马车,骑术实在是拿不出手来。从雉城离开的时候,韩粟尚能骑在马上缓缓跟着,一进山去,山路崎岖,他就不敢再骑马了。他瞪了曲宽一眼,没好气地道:“某的骑术不好,就不在这山路上冒险了!你们都当心些,这路又陡又滑,一个不好,就是粉身碎骨呢!”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