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停止作用,其实很多人一直都存在一个误区。
那就是直接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弹头命中目标,停止的速度越快,停止作用就越强!
甚至由此还引发出一些穿透力越强,停止作用就越差的谬论。
而事实上,停止作用的英文翻译为:r,如果是直译的话应该翻译为射击力量。射击力量,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俗称的子弹威力嘛!
用标准一点的官话解释就是,停止作用的真正含义是指,使中弹者迅速丧失活动能力的作用。
这个作用越强,就代表子弹的威力越大!
而关于停止作用,事实上这百年来,一直没有一个明确标准的定义。甚至连基础理论都没有,唯一达成的共识仅仅是停止作用不代表致死能力!
叶青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为了出于那什劳子的人道主义,反正标准变低了,对叶青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这意味自己可以少死一点脑细胞...
无论标准如何变化,提到停止作用就必然少不了提到空腔效应这么个玩意。所谓空腔效应,就是弹头告诉冲击目标体内时,会撒开一个宛如通道般的伤口,并波及到周围的组织。
空腔一般分为两部分,瞬时空腔和永久空腔。
这两个概念理解起来也很容易,所谓瞬时空腔指的是弹头进入人体的瞬间出现的弹后空腔,这是空腔最膨胀的时候。
其直径通常能达到弹头直径的倍。而永久空腔,则是在瞬时空腔的基础上,周围的组织经过若干次收缩、膨胀,最后逐渐萎缩的形成的固定伤口。
关于停止作用一直争论不休的关键也在这里,想要增强停止作用,到底是应该增加瞬时空腔还是增加永久空腔的大小更有效果?
不,准确地说,应该是增加瞬时空腔到底有没有用?
叶青皱着眉头,显得有些头疼。
因为历史上有过真实案例,曾经有位FBI探员的颈部被.223步枪弹击中。可弹头并没有打中颈椎,探员却瘫痪了好几个小时。
这无疑是瞬时空腔的功劳!
虽说事后这位探员经过救治并无大碍,这说明增加瞬时空腔的大小对致死能力上并没有什么提升。
可按照让中弹者失去活动能力的标准来说,增加瞬时空腔大小,又完全符合标准。
纠结了一会,叶青还是决定用遵循主流,想办法增加永久空腔的大小,不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
想要增加永久空腔的大小,通常会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利用空尖弹,这一款子弹主要是用于9mm或者.45的低速手枪弹。特征是弹头顶部有一个空洞,这样在飞行和命中目标时,弹头会迅速膨胀变形,简单粗暴地撑出一个更大的伤口通道;
第二种则是小口径步枪弹常用的通过增加弹头在空中翻滚的速度和圈速,让子弹更快地在目标体内搅出一个更大的伤口通道。
理论上自己拥有性能更加优异的火药,完全可以直接使用第二种方法。
子弹的初速更快,瞬时膛压更高,完全可以提高弹头飞行中的转速和翻滚圈数。可这样一来,研究的重点就不在于子弹本身了,而是要去相应的调整膛线已追求更大的效果。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